2019CBA選秀大會落幕,16人被選中創新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9日電(李赫)上海寶山區依弘劇場里的燈光逐漸變暗,觀眾席上的人群逐漸散去。北大前鋒王少杰當選狀元、草根球員無一入選、16人被選中,22個選秀權被放棄。過去一個小時當中,CBA聯賽與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一同探索著自己的未來。而燈光散去,CBA選秀,依舊在槽點與亮點中前行。
中選人數創新高 但棄選仍舊占主流
61人參選,16人被選中,兩項數據都刷新了CBA選秀大會的新高。實際上,從2015年CBA選秀大會誕生至今,這兩項數據每年都在不斷刷新紀錄。
你可以說初代選秀大會僅僅“狀元”方君磊一人成功當選的起點過低,后續走高是必然趨勢。但以近三年為參考,從2017年的11人,到2018年的14人,再到今年的16人當選,數字之外,選秀大會和新秀球員的地位和受重視程度的攀升,以及參選球員質量的提高已是不爭的事實。
今年選秀大會上,北大前鋒王少杰毫無懸念當選了狀元秀。而幾乎從他加入北大男籃的那一刻起,就被視為了狀元秀的不二人選。如此名聲在外,也足見其天賦。
然而逐步“繁榮”的趨勢下,棄選依舊是選秀大會上的主流。19支球隊擁有的38個選秀權中,有22個選秀權被放棄。每支球隊兩輪選擇機會,只有6支隊伍用滿了全部2個選秀權,更有9支球隊“零出手”。
而廣東、遼寧這樣的人才輸送大戶再顯“高冷”本色,上賽季排名前八的隊伍中,只有江蘇和新疆有所收獲。事實上,廣東隊和遼寧隊手中一共10個選秀權,9個被放棄。只有廣東隊曾經在2018年選中方君磊一人。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著選秀這一人才輸送道路所面臨的困境。
多項“新政”成亮點 如何擺脫“有形無實”
相比過往四屆選秀大會,今年的選秀大會多項環節創新,讓2019年選秀成為了最具兩點的一屆:允許草根球員參選、選秀球員與職業球員對壘、增加一對一對抗考察都受到了不少好評。
其中最具噱頭的當屬草根球員的加入。隨著籃球項目的普及,民間賽事中也涌現出不少草根明星,而如今,這些球員只要符合報名資質就可以參加選秀。這無疑是拓寬人才輸送渠道的另一次探索。
于是在綜藝節目中表現出色而被人們了解的楊政、唐日輝,憑借打球視頻火遍網絡的“佛山林書豪”鐘顯超,“路人王”周銳都有了機會出現在CBA選秀的報名名單當中,最終4名草根球員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參加了選秀的草根球員周銳也因此感嘆:“致敬最好的籃球時代。”
另外,選秀前的訓練營中,增加了選秀隊與臺灣職業隊的較量環節。同時,還增加了一對一斗牛的對抗內容,這都給了參加選秀的球員更多展示空間。選秀訓練營教練霍楠面對媒體也這樣評價道:“這確實是草根球員展示個人能力的一個好機會,但其實從結果也能看出,機會是公平的,而且也能夠讓我們教練組考察到更多內容。”
但盡管如此,在眾多職業球員都無法入得了CBA球隊“法眼”的情況下,4名草根球員全部落選也并不意外,因此至少現在看,這樣的開放更像是吸引眼球的噱頭。
另外,新增的訓練營環節在俱樂部眼中的說服力和重要性還有待提高。選秀大會上,單挑賽上贏得冠軍的“單挑王”張梓祎最終沒有被選中,在夏季聯賽里表現出色的林秉圣、楊大鵬等人也沒有贏得任何一家俱樂部的青睞,這也在社交網絡引起了不少討論。這無疑是結果與過程之間的悖論。新的形式如何最終生成實際的效果,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選秀場外出“火花” 更需打造有序的輸送模式
今年選秀大會上值得琢磨的一點是,或許這屆新秀中最強球員并未在選秀大會中全部出現——中國民航大學的賈明儒和清華大學的齊麟都跳過了選秀,以相關條例為依據分別與廣州龍獅和新疆廣匯簽約。
過去兩年選秀大會中的“截胡搶人”局面,今年出現在了場外。這也是相較以往今年的選秀稍顯平淡的原因。也因此這樣的“操作”到底有多少的合理性,仍然被不少關心選秀和青年球員發展球迷討論。
更重要的,這樣跳過選秀的操作,盡管流程上合乎規定,但允許提前“吸收”強力新人,是否會對選秀的有序性產生影響也有待觀瞻。
另外,2019年選秀大會上,前三順位全部由大學生球員包攬,這是5年來從未有過的情況。從這一點上看,可見這屆選秀大學生球員的“高質量”。
然而一年前情況卻相反,2018年選秀大會上,來自NBL的姜宇星、袁振梁和劉帥包攬了前三順位。一度讓人感嘆NBL將頂替本來計劃中的大學賽場,成為CBA選擇球員的第一“英雄池”。
僅僅一年,選秀情況逆轉。其實再往前數一年, 2017年,陳盈駿、周儀翔和惠龍兒占據選秀前三,那時,選秀臺上占據主角的是港澳臺球員。
一年一個樣,一年一撥人。一年一度的選秀大會更像是大網撈魚,趕上一撥是一撥。歸根到底,如今的中國籃球并未有一個成熟的人才輸送模式來為職業聯賽提供人才,而考慮到這些,選秀模式的路依然道阻且長。
但正如姚明在選秀大會上說的:“選秀大會對于這些球員來說只是一個逗號,不是句號,他們在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這句話,同樣適用于選秀大會本身。(完)